• <dd id="ycd2w"><pre id="ycd2w"><video id="ycd2w"></video></pre></dd>
  • 
    
    <dd id="ycd2w"></dd>
  • <em id="ycd2w"><acronym id="ycd2w"><input id="ycd2w"></input></acronym></e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基礎信息公開   ->   公示信息   ->   公示公告

    靈山縣創建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縣自評報告公示

    2021-12-09 15:51 來源: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分享到: 【打印本頁】 【字體: 大   中   】   

    靈山縣創建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

    示范縣自評報告公示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廣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縣評價與管理辦法的通知》(桂食安委〔20216)有關要求,對照《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考核評價標準細則(2020版)和食品安全示范縣考核評價標準細則(2020版)的通知》(桂食安委〔20208《廣西食品安全示范創建現場評審操作指南》,經自查自評,我達到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標準。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靈山縣創建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縣自評報告》向社會公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如有意見和建議,可通過信函、郵件、電話等方式從公示之日起向靈山縣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暨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反映。

        公示時間:2021129——20211224

        聯系電話:0777-6501007

        電子郵箱:lsxsacb@163.com

     地址: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人民政府(靈山縣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暨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指揮部辦公室

        郵編:535400

    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129  

     

     

     

    靈山縣創建廣西壯族自治區

    食品安全示范縣自評報告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廣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縣評價與管理辦法的通知》(桂食安委〔20216)有關要求,對照《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考核評價標準細則(2020版)和食品安全示范縣考核評價標準細則(2020版)的通知》(桂食安委〔20208(以下簡稱評價細則,我全面開展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以下簡稱創建食安縣自查自評工作,經自查,我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落實、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監督執法、食品安全風險嚴防嚴控、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遏制、食品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社會共治、食品安全狀況、其他否決項等9個方面79條內容均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縣考核評價標準細則(2020版)》要求,達到創建標準。

    一、基本情況

    靈山縣,隸屬廣西欽州市,地處廣西南部,欽州市東北部,瀕臨北部灣,是泛北部灣經濟區次中心以及欽州的副中心城市,縣城距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貴港市均為100多千米,與六市形成了1個半小時經濟圈,距廣州市500千米。是著名的中國荔枝之鄉、中國奶水牛之鄉、中國名茶之鄉,此外靈山縣也是久負盛名的水果之鄉、水產之鄉和魚米之鄉。全縣轄區總面積為3558平方千米,轄17個鎮2個街道358個村委會53個社區居委會。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111日零時,靈山縣常住人口為1218140人。

    截至202110月底,靈山縣現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9314家。其中,食品生產企業123家,食品生產小作坊193家,食品流通單位5632家,餐飲服務單位3363家,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3家。產品種植企業(含合作社)362家,荔枝綠色食品認證企業29家,獲得有機食品認證1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32個,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20。糧食儲存點15,4個縣級儲備糧所,1個自治區級儲備糧所。

    二、創建工作開展情況

    自創建食安縣工作開展以來,靈山縣嚴格按照上級關于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四個最嚴,嚴格落實四有兩責要求。緊緊圍繞創建目標,準確把握食品安全監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用改革破解難題,用創新推動創建,全縣食品產業快速發展,檢驗檢測能力不斷提高,全過程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得到控制,食品安全狀況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強化黨委政府主導作用。一是高位統籌謀劃。創建食安縣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全縣重點督辦工作,并將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列入靈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我縣多次召開食品安全相關會議,并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強力予以推進。二是一把手親自主抓。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總指揮長的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暨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工作指揮部,下設創食安城(創食安縣)辦及5個工作小組,實行集中辦公,建立信息通報、風險交流等創建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示范創建工作。三是分層次梯度推進。各地根據政府統一部署,強化組織體系、責任體系、保障體系、工作體系,全面發動,全域推進,以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契機,夯實基層基礎,有序推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與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雙城同創工作,縣、鎮兩級政府簽訂了《靈山縣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承諾書》,壓實屬地政府責任。同時,縣委縣人民政府將食品安全納入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2021年食品安全占比達到3%。

    強化創建資金保障。是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并持續加大投入,2018-2021年共投入399.26萬元。二是落實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培訓經費,2018-2021年共投入20萬元,為增強食品監管效能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落實食品安全監管經費,2018年以來共撥付285萬元,用于村級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專項整治、監督抽檢和查辦案件,有效保障全縣食品安全。是加大食品檢測投入。2018年財政撥付88.61萬元購置食品快速檢驗車一輛,并落實資金確保每年3000余批次的食品快速檢測。五是強化檢測平臺建設,20205月,靈山縣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獲得批復定為副科級事業單位,并完成了1000余次(其中2020472批次,2021599批次)的食品監督抽檢檢驗任務,全面提升全縣檢驗檢測能力。

    (三)進一步加強食品監管隊伍專業化建設。是完備基層派出機構,強化基層監管。按照基層市場監管所規范化標準化十個一的基本標準,建成19個裝備配備、檢驗檢測設備齊全,辦公業務用房、執法車輛等滿足監管需求的市場監管所。二是資源整合,強化隊伍建設。20205月,縣產品質量檢驗中心(靈山縣藥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獲得批復定為副科級事業單位,進一步增強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20207月,縣編委會印發《關于同意靈山縣市場監管執法稽查大隊機構編制事項的批復》,從縣商務稽查大隊接收8名事業編制,有序推進局隊合一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明確19個派出機構所長暫按副科級職務配備,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食品安全綜合執法和隊伍能力建設,該項舉措全市領先。

    (四)充分發揮三級網格監管模式優勢,進一步織牢織密農村食品安全管理網。我縣于2016年開始通過政府花錢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聘任農村食品安全協管員工作。目前,全縣共建立縣級網格 1個、鎮(街道)級網格19個,村(社區)網格411個。網格化管理員87人,聘請了411個食品安全協管員,基本完善了行政村、自然村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站和監管點建設。自開展創建工作以來,各鎮(街道)協管員認真履行職責,協助做好村(區)食品監管執法、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宣傳引導等相關工作,特別是協助監管執法和農村50人以上群體聚餐備案、催促辦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防范了農村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通過大力推行網格化監管,將食品安全監管服務融入社會網格化管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監管任務大與食品藥品監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是監管力量從自身系統向全社會共同參與轉移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織牢了農村食品安全管理網底。  

    (五)強化食品安全全程監管。一是深入開展源頭治理。嚴控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持續推進三品一標,全縣三品通過產地認證合計112527.57公頃,獲得有機食品認證1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32個,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20個。切實做好衛生知識的宣傳和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開展飲用水衛生安全實地巡查,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嚴把食品加工質量安全關。積極抓好全縣15個糧所的糧食(原糧)收購、儲存、運輸以及國有糧食企業出庫糧食的管理,維護好糧食質量,確保人民群眾米飯碗安全。二是加強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監管。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實行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實施日常監督檢查+“雙隨機抽查模式,以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校園食堂、農村集體聚餐、養老機構食堂、網絡訂餐單位等高風險場所為重點,全面開展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保健食品亂象,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堅行動”“三小治理”“校園食品守護行動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六)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打擊。靈山縣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自治區食品安全示范縣為契機,牢筑以防為主,防打結合的食安防線,精心組織各項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持續抓好隱患排查、快速檢測、監督抽檢和投訴舉報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置問題,嚴厲打擊無證生產、非法添加、超范圍添加、制售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2019年以來,共查辦食品案件577起,案值118.54萬元,罰沒款385.63萬元,查扣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約3.4萬公斤;查處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

     三、創建工作取得成效

     通過創建,靈山縣食品安全整體狀況持續向好,近三年來全縣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件,未發生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校園食品安全等事件,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穩步提升。

    (一)食品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健全。一是黨政同責更加明確。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靈山縣食品安全黨政同責暫行規定》、《靈山縣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清單》,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壓實創建工作主體責任。二是部門責任更加清晰。印發了《靈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靈山縣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實施方案》等,進一步明確了靈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實施的措施內容、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分工,強化黨委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及政府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不斷推進食品安全監管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

    (二)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一是技術支撐保障更加有力。為進一步提升全縣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經縣委縣政府同意擬安排528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廣西乳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實驗室搬遷擴建工作,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新的檢驗中心投入使用后將全面提升全縣檢驗檢測能力。二是風險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緊盯重要環節、重要時間節點,將集中整治與日常監管緊密結合,加大對高風險食品的抽檢頻次和抽檢力度,提高監管的靶向性,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提高風險治理和管控能力。2021年靈山縣食品經營風險等級評定率達95.1%;抽檢食品1629批次,收到不合格報告104批次,合格率93.61%,不合格后處置率達100%。三是監管隊伍專業水平顯著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系統200余名干部每年參加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等集中培訓不低于40學時,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專業和監管能力水平。

    (三)社會共治進一步增強。一是統籌宣傳資源。制定下發《關于印發靈山縣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傳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利用食品安全宣傳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安全生產月、法制宣傳月、質量月進行宣傳。2021年進行食品安全知識進校園31場次,制作展板、展架12幅,發放宣傳資料和小冊子1萬余份,在各級新媒體共播發食品安全新聞稿26條,網站刊播食品安全相關信息4條。二是暢通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渠道。充分應用全國12315平臺處理食品投訴舉報業務,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凝聚社會共識,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協同共治,2020年使用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以來12315中心共接到食品相關投訴舉報278件(其中投訴243件、舉報35件),初查反饋率100%,按時辦結率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73萬元。

    (四)食品安全示范引領進一步凸顯。

    1.積極推進數據監管。一是推行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制度和工作機制,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目前已完成生產企業信用動態等級評定129家,其中信用A94家,信用B32家,信用C3家。二是推行智慧化監管,積極探索信息化監管手段建設,更接地氣地解決實際工作難題,提高監管效率,提高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推進信息化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加大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八桂冷鏈通應用推廣力度,實現重點品種源頭可控。同時加強食藥監管信息化平臺APP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建設農村集體聚餐報告和信息報送系統,學校食品進出貨電子臺賬系統APP,在農村集體聚餐報告、協管員考核管理、學校食品臺賬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便捷作用,以數據為依托,做到及時歸集、精細管理、精準應用,有效發揮大數據支持作用。

    2.強化專項,持續有力規范食品市場秩序。一是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檢查,靈山縣把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及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延伸至生產經營、流通等每個環節,將集中整治與日常監管緊密結合,加大對高風險食品的抽檢頻次和抽檢力度,提高監管的靶向性,構建起嚴密的查辦網絡。2021年對農村食品市場違法行為,堅決依法立案查處,嚴懲一批,警示一片,立案查處各類食品違法經營案件195起,查扣問題食品約1.49萬公斤。二是持續開展三小治理專項行動,結合放心消費專項行動,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我縣創建了湘園路示范街、向陽路示范街等數十條食品安全示范街,同時創建了2條放心消費示范街——六峰路示范街及和平路示范街,并在錦繡時代廣場周邊商業圈范圍內各類食品經營、餐飲服務、小餐飲單位以明廚亮灶、量化分級、色標管理為重點進行提升改造,并對原有的示范街食品經營示范單位進行提升。

    3.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一是積極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利用中國移動技術資源,將轄區內各類中小學學校、民辦托幼機構食堂、大中型以上社會餐飲單位后廚通過遠程監控的方式接入縣、鎮、監管對象三級防控體系,24小時無死角視頻監控。截至目前,已在全縣593家學校及托幼機構食堂上線運行,建成率達99.4%。讓千里眼發揮有效作用,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同頻線上+線下,利用傳統食品安全宣傳線下發傳單和在魅荔靈山”APP上開設有食品安全工作專題欄目相結合,積極打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食品安全宣傳體系。三是聚焦群眾最關心問題,出臺群眾舉報人獎勵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群眾舉報人提供一定獎勵,鼓勵全民參與創建。

    四、存在問題及下步改進措施

    當前,我食品安全工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基層監管力量比較薄弱。我縣市場監管系統現有在職在編人員235人,其中具備食品安全監管技能的專業人員(含從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5年以上人員)139人,占在職在編人員總數59%?;鶎颖O管人員少、人員老化、抽借調人員多、隊伍不穩定,執法力量與執法任務矛盾凸顯。二是農貿市場整治規范的力度仍需加強。部分農貿市場基礎條件差,結構陳舊,投入維修提升建設不足,市場規范化管理不到位。市場開辦方主體責任尚需加強,市場管理人員素質普遍較低,食品安全監管和規范化管理仍需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軟硬件上都存在短板。三是源頭治理還需提升。水體、土壤等污染造成的源頭性風險隱患依然突出。抽檢結果顯示,食用農產品重金屬、農藥殘留等超標時有發生。是食品安全水平的不平衡性依然突出。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等重點區域,小規模種養殖戶和三小食品生產經營戶等重點對象,食品生產經營環境臟亂差、經營過期食品、不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未按規定進行餐用具消毒等重點問題依然明顯。是監管手段創新力度有待加大,信息新技術在監管工作中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數字化改革推進過程中,數字化技術手段在新業態的食品安全監管應用還不夠廣泛、不夠到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等基礎工作薄弱,監管力量和技術手段跟不上。下一步,將針對問題短板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落實落細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一是強化黨政同責。嚴格落實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工作清單,層層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二要壓實部門責任。監管部門保持嚴查嚴管力度,加強食品安全全鏈條管控;行業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持續抓好行業主管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發改、財政等保障支撐部門繼續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規劃、財政等重要內容,不斷增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強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責任網絡。三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督促企業履行質量控制等主體責任。引導行業協會通過開展食品安全規范管理店”“誠信經營示范店評審等方式實施自律管理。

    (二)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力度。一是加強源頭治理。實施農獸藥殘留凈化行動,遏制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化肥農藥購買實名制機制。推進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工作,分期分批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爭取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確保市民吃得放心。二是深入開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食品生產企業陽光工廠建設等項目,加大創建工作投入,努力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三)進一步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手段舉措。是加強線上監管。運用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加強智慧監管,優化網絡訂餐智慧監管系統,實現網絡食用農產品、食品網絡購銷等新模式的風險智控。是加強線下整治。圍繞食品重點品種、重點企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繼續實施專項攻堅行動,加大靶向抽檢力度,全面落實風險隱患精準識別有力管控及時處置有效化解的管理閉環。三是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周宣傳行動,通過發現和曝光問題,推動食品安全行業質量品質提升,同時對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知識及飲食注意事項進行消費提醒,引導群眾積極關注和參與食品藥品安全志愿活動。持續聯動社會機構走進居民小區進行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拓展多元渠道,鼓勵新聞媒體、消費者等社會各界主動參與監督,實現食品安全群防群控群治的良好局面。

     

     

    導航鏈接:
    欧美亚洲偷国产综合
  • <dd id="ycd2w"><pre id="ycd2w"><video id="ycd2w"></video></pre></dd>
  • 
    
    <dd id="ycd2w"></dd>
  • <em id="ycd2w"><acronym id="ycd2w"><input id="ycd2w"></input></acronym></em>